3歲前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未成熟,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未能完全掌握,不能與成人完全溝通,便會經常用哭鬧和行動表現出來。這個時候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時,可以參考外國盛行已久的RIE育兒方法,特別適用於 0-3 歲的小孩。
甚麼是RIE育兒法?
RIE(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tors)育兒法是1978年由兒科神經專家Tom Forrest以及育兒專家Magda Gerber所提出的一種陪伴和照顧嬰幼兒的綜合性方法。RIE育兒法提倡孩子不是一件物品,父母不應只不斷給予指令來控制小朋友的思想與行為;透過減少干預來尊重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過程。強調尊重、信任與觀察孩子的教養法則,尤其適用於0-3歲寶寶,因為兒童的個性大部分形成於生命最初的3年,在這3年中,孩子塑造了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RIE育兒法3項原則
1. 減低期望
父母總會認為自己的小朋友是較同齡孩子聰明,因此不知不覺間總會提高了對他們的期望。事實上,孩子年紀尚小,各方面發展亦是未成熟的階段,難以好好的完成每件事,需要家長於一旁細心的輔助,父母亦不應對幼兒階段的孩子抱有太大期望;就如吃飯時家長總希望小朋友可以多吃一點,不知不覺間會強逼他們進食,但反而家長應該停止大吼大叫,降低對孩子用餐份量的期望,並耐心的陪伴孩子,讓他們自由發揮,亦不會導致他們抗拒吃飯。
2. 保持冷靜
做父母不免成為「緊張大師」,怕他們跌倒、受傷或犯錯。舉例來說,孩子經常把不應吃的東西放進口中,家長看見總會大喊「不準吃!即刻放低」等說話,孩子看見父母如此大反應,反而會「鬥氣」不願停止。有位外國媽媽他們的院子裡有碎石,小孩總喜歡在他們的嘴裡放一塊石頭,所以以前他們必須一對一的監督,或是經常大喊:「別吃那個!」但這一次,當她只是冷靜地在小孩把嘴裡塞了幾塊石頭時說:「我不想讓你把石頭放進你的嘴裡」時,他們卻神奇地對於塞石頭失去興趣。接著她不再進行一對一的監控,小孩竟然在院子裡玩得很好,也減少吃石頭遊戲的次數。事實上幼兒未必如成人懂得甚麼是對或錯。家長面對孩子做錯事情,應冷靜處理並細心觀察孩子,如果幼兒作出危險行為,在旁的家長應冷靜提醒,必要時才出手保護,久而久之如小朋友看見爸媽時常保持冷靜,自然不會再重覆犯錯或故意與父母「鬥氣」。
3. 信任孩子
部分父母十分擔心孩子每次進行的新挑戰,如玩公園一些新設施,父母會認為小朋友能力未及,會有發生危險的機會。在RIE育兒法的世界中,只要幼童是準備好,就可以做得到。小朋友勇於嘗試、探索新事物,反而值得父母欣賞!如有成人在旁下,不妨讓孩子於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不同的新嘗試!信任孩子有「做得到」的能力,並適時放手,小朋友的表現或會更好!
以下是使用 RIE 育兒法處理孩子的行為
情況1:小朋友在發脾氣
家長:「我知道現時你很不開心,有不好的感覺。我會在這裏等待,直到你願意跟我分享發生甚麼事。」
情況2:小朋友大喊大叫
家長可不用及時作出回應,因為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。當他們冷靜過來,才伸手安慰,給予他們時間去學習應如何釋放情感。
情況3:小朋友打、咬或踢你
家長宜首先以身體擋孩子手和腳,保護自己,再溫柔告訴她們,「我見到你想打我,但我不會准許你這樣,因為這是傷害別人的行為。」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