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夏季的月份,天氣炎熱,高溫潮濕也成了許多病毒與細菌的溫床,究竟夏日最常見的兒童疾病有哪些?平時又可以如何預防呢?
1. 中暑
夏季氣溫高,如果孩子排汗較多,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,或在烈日直射下長時間活動,容易引發中暑。為此,家長要根據天氣適時為孩子增減衣服,建議給孩子選擇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。並睡提早規劃出行時間,夏季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儘量不要出門玩耍。保證孩子睡眠充足,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體各個部位尤其是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,這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之一。同時,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溫開水,因為水分進入人體後可立即進行新陳代謝,有調節體溫、輸送養分及清潔體內毒素的功能。一旦孩子發生中暑,要立即降溫處理,及時將孩子轉移到陰涼、通風、乾燥的地方,給孩子多喝水,可用涼水幫孩子擦身,開電扇或溫度適宜的空調以加快散熱,並儘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。
2.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,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。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,是因為它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(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),甚至死亡。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,亦有機會於十月至十二月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。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、唾液、穿破的水疱或糞便,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。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,而病毒可經由其糞便排放達數星期。現時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預防手足口病。要有效預防感染,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最為重要。
3.痱子
痱子是夏季兒童常見的皮膚病之一。兒童的汗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,夏季炎熱高濕,兒童活動量大容易出汗,因此,護理上要每天保持寶寶皮膚的清潔,及時更換汗濕的衣物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過熱。
4.沙門氏菌腸胃炎
夏季悶熱,細菌容易孳生,所以寶寶很容易感染細菌性腸胃炎。雷偉德醫師指出,沙門氏菌腸胃炎是夏季最常見的腸胃炎類型之一,好發於7〜10月,且5歲以下孩子最易感染。沙門氏菌容易存活於未消毒乾淨的蛋類當中,如:沒煮熟的蛋料理、蛋殼,或是受汙染水源裡。感染後可能出現高燒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一開始的腹瀉是清水狀,接著會出現黏液,顏色也會如海苔般呈現深綠色或翠綠色,甚至出現血絲。血便的原因為腸胃道黏膜受損、脫落,微血管破裂所造成,必須特別留意觀察。感染沙門氏菌腸胃炎通常會發高燒,但如果高燒超過3、4天,又不停狂拉肚子,或孩子肚子劇烈絞痛、不停哭鬧,每次解便都很痛苦、只解一點,肚子卻又很脹,精神活動力極差,就會是比較危險的情形,嚴重時可能導致菌血症或腸胃穿孔的發生,必須儘快就醫尋求協助。
5.急性細支氣管炎
春夏交替時,也是呼吸道疾病容易發生的時候。急性細支氣管炎最常由呼吸道融合病毒所造成,是病毒入侵到比支氣管更深的地方—「細支氣管」,並引起發炎的狀況。雷偉德醫師指出,發生在2歲以下才會稱為「細支氣管」,而2歲以上則稱為「急性支氣管發炎」。因2歲以下寶寶的支氣管本來就狹小,空氣阻力大,病毒一旦入侵造成發炎和腫脹,再加上痰的分泌,就很容易影響呼吸順暢,造成肺部過度充氣、阻塞。必須儘快就醫尋求協助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