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兒童成長期間必會出現出疹的症狀。相信很多家長對於出疹孩子出疹都感到很苦惱及心疼,不知道如何幫他減輕痛癢。其實出疹的原因有很多,有些疹會自行消失,但有些卻可以致命,所以不容忽視。本文特別整理出6種寶寶常見的紅疹及其病因,讓各位爸媽們可以參考。
1.濕疹
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孩。病徵包括局部或全身出現紅斑、丘疹、脫 屑、色素沉著、水疱,患處或有輕微至劇烈的痕癢。
2. 麻疹
由麻疹病毒引起,具高度傳染性,多在嬰幼兒時期發生。麻疹的潛伏 期約在兩星期左右,病童初期會有打噴嚏、頭疼、發熱、咳嗽、流淚 等類似感冒的症狀,其後會於頰黏膜出現麻疹斑。
3. 風疹
又名「德國麻疹」,由風疹病毒引起,常在學齡前後的兒童身上出 現,病徵為身上快速出現紅色的斑丘疹,以軀幹與四肢較為常見,亦 會有輕度或中度發熱,及枕骨下淋巴結腫大。
4. 猩紅熱
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,主要影響十歲以下的兒 童。病發初期通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,偶爾會有頭痛、嘔吐和腹痛。 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(呈紅色和凹凸)的外觀。在發病首天或翌日, 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。其後紅疹會蔓延至四肢,特別 是腋窩、肘部和腹股溝。紅疹多在一星期內消退,繼而指尖、腳趾和 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。
5.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 兒童身上。雖然幾乎所有人於感染水痘後都會終身免疫,但水痘病毒 仍可能潛伏於人體內,並可在多年後復發引致「帶狀疱疹」(俗稱 「生蛇 」)。水痘主要病徵為發燒和出現痕癢的紅疹。紅疹大概於5天 內陸續出現,最初出現於身軀,然後蔓延至面部和四肢,出疹後病童 會感覺到皮膚發癢。這些紅疹先是扁平,及後形成突起的豆狀小水 泡,小水泡維持約3 - 4天,然後變乾、結痂。病童通常約於2 - 4星期 內痊癒。
6.熱疹
嬰幼兒汗腺功能還未發育成熟,當周圍環境的温度過高時,皮膚未 能透過汗腺分泌有效調節其温度,就可能會出現淡紅色皮疹,即熱 疹(俗稱「熱痱」)。這種皮疹在皮膚涼爽後不久就會消失。 熱疹多 發於在孩童的臉部、頸部、肩部、肘窩、腹股溝、腋窩等部位,嚴 重的熱疹甚至可能還會導致糜爛、結痂。

出疹期家居護理
1. 盡量避免讓孩子出入公共場所及人多擠迫的地方,盡可能暫時與人群隔離, 以免將疾病傳染給未有免疫力的人。
2.讓孩子多休息,但可以有適度的活動。
3.如果發高燒,要維持室內空氣流通,保持舒適的環境。同時要多補充水份, 注意孩子的體温,留心併發症。若情況惡化,便要提早帶孩子覆診。(有關 發燒的護理,請參考有關發燒的章節)
4. 穿著較薄的衣物,並要特別注意身體的清潔,及應常常更換衣服和床單。保 持環境舒適涼爽,若有流汗則應勤加換上乾淨的衣物。
5.維持良好的個人衞生、常洗手,並保持家居環境的整潔衞生。
6.緊記修剪孩子的指甲,以免因抓癢而造成皮膚感染。
7.在病發時,可以服用抗過敏藥物,外敷止癢 藥水,或是利用冰敷來止癢。若不小心 抓破皮膚,可以塗上醫生處方的消 炎藥膏,亦可讓孩子戴手套 以避免繼續抓破皮膚。
8.孩子口腔部位不舒服時, 可以讓孩子進食比較冰 涼、容易吞嚥的食物,以減輕痛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