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7種錯誤教養方式

已更新:2021年9月8日



父母錯誤的觀念和方法對孩子影響深遠,成長或會產生負面影響。著名心理治療師、著有心理勵志書籍《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't Do》作者Amy Morin表示,若家長真的想建立兒女的自信心及自我肯定感,就千萬別做以下行為摧殘兒女的信心。


1、讓孩子逃離責任感

雖然你可能認為「家務」會讓孩子受到壓力,並增加負擔,但做家務有助於他們成為更負責任的公民。再者,做適合年齡的家務,有助他們培養征服感和成就感。因此,無論你是否會告訴孩子要幫忙洗衣服或倒垃圾,孩子都有責任這樣做,並且是表現能力和完成責任的機會。

2、不讓孩子犯錯

作為父母,看到孩子失敗、被拒絕,或者把一些事情搞亂,心裏固然難過,所以有些父母會盡量不容許類似情況出現,盡量保護孩子。不過,這絕對是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,須知道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」,犯了錯才會更牢記過失,長大後才不至於「玻璃心」。

3、保護孩子的情緒

當孩子生氣時,父母自然會想辦法安撫他們,但如果過分保護,反而會影響他們的情商(EQ)和自尊發展。當孩子發脾氣或因其他事而生氣時,父母們要幫助他們認識觸發情緒的因素,並教他們如何自我調節。為他們提供一個框架,幫助解釋感受,以便將來更容易處理情緒。請緊記,這是學校不會特別教授的,父母更須以身作則。

4、縱容受害者心態

不要時常向孩子說:「我們買不起像其他孩子一樣的新鞋,因為窮。」若不斷散播負面,並強化它,只會漸漸使孩子覺得生活中的大部分情況是無法控制,影響自信。

父母應正面灌輸,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選擇生活,對自己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有盼望、更有信心。不要讓孩子變成「憐憫派掌門」或誇大不幸,而是鼓勵他們採取積極行動。

5、過度保護

當然,父母會千方百計保護孩子,但讓他們不受挑戰是會影響發展。父母應將自己視為「嚮導」,而不是保護者,即使放手或會有可怕結果,也要讓孩子體驗生活。肯放手,他們就有機會自己處理任何生活方式,使其具有獨立能力和充滿信心。



6、期望完美

父母們,請回想自己的童年,沒有人是完美,孩子們也是!不要對他們訂下過高的目標,這只會增加挫敗感。相反,父母只需給予孩子「長遠目標」及訂立每個目標的基本,例如讀大學是長遠目標,基本就是小學、中學一關一關地順利度過,過程中不需要每次第一。

7、懲罰而不是學習紀律
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需要了解某些行為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但紀律和懲罰之間是存在很大差異。有紀律的孩子認為:「我做出了一個糟糕的選擇。」受懲罰的孩子會說:「我是一個壞人。」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