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和子女意見不同?4個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





當父母和子女意見不同,就會容易產生衝突,不過這正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時機。 運用4個方法,讓孩子學習成長。


人生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,有些很簡單,但更多的十分模糊和複雜。而要解決問題,應先釐清問題,然後透過良好溝通,讓親子了解雙方的感受和需求。


方法1. 表達想法和尊重

子女通常不喜歡被父母誤解,因此溝通時,最好先聆聽他的需求,表達自己理解他們的想法,,甚至對他們的優點表示肯定。子女得到認同,就會願意倒過來聆聽父母所想。父母可簡明表達自己的困擾,並希望孩子怎麼配合。這樣大家便能懂得互相尊重。


方法2. 提供雙贏的願景

親子對互相了解,亦對問題有共識後,就有協商的空間,一同思考怎樣滿足雙方的需求,解決衝突。除了達至雙贏,孩子還能學習表達自己,也能學習尊重別人,讓他們將來和其他人合作,都能以這種方式和別人協商、溝通,以完成自己的目標,也能維持雙方良好關係。相反,如果只想自己全贏,爭執衝突便在所難免,尤其在子女到了青春期,自我意識更為強烈,加上父母強硬的態度,最後很容易兩敗俱傷。


方法3. 給子女嘗試的機會

父母和子女各有自己意見。如果子女的意見不超過底線,父母可以不必太在意,讓子女嘗試自己的方法。子女通常有較強的意願實行自己的方案,如果他們還感受到父母的信任,通常會較願意自我要求。即使結果未如理想,子女有嘗試錯誤的機會,便可學習承擔後果、解決問題,從錯誤中學習。人意見不合時很容易發怒,因此父母和子女協商的過程應心平氣和。父母可以先把底線講清楚,然後給他們嘗試的空間,除非他們的做法超過自己的底線,就應重新協商。


方法4. 讓子女均衡發展

有時候,爭執源於雙方的價值觀不一樣,好像父母認為應多花時間在更有意義的事,如學業和前途,但子女都做無關的事情,如因愛美而注重打扮。學業和前途固然重要,但有時父母期待的表現往往高於子女的正常水平。孩子的成績通常會起起伏伏,偶爾高於平常水準,父母之後可能便有錯誤的期待,認為他們有這個實力。因此,如子女的表現一直維持,不應該責怪他們,他們做的其他事其實沒有太大負面影響。這些事可以是為了興趣,也是為了抒解壓力,因此他需要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放鬆。而如果子女的表現明顯變差,便可以和子女討論,如問他們會不會擔心自己的成績,或者最近有甚麼煩惱嗎,也許便會了解他們心中的焦慮和煩惱。父母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空間,也可以運用稀釋法,和他聊聊其他興趣,或者表現不錯的事情,子女便會明白放鬆和發展興趣的同時,亦不忘記生活上還有其他重要的事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