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小朋友無規矩難管教?8種方法給孩子訂立規矩


管教的選擇有很多,無論採取哪種價值觀的教育理念,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習慣幾乎是家長的管教目標。《布教授有辦法——給孩子立規矩》一書中,提供了各種育兒的方法讓家長參考。


1. 提醒

提醒可以讓孩子提前預知接下來發生的事情。例如:「15分鐘後,我們必須要收拾東西回家,你可能不喜歡這樣,很抱歉讓你離開朋友們,不過明天你們還會在這裹見面。」過10分鐘再提醒一下,時間到了家長要堅定地告訴小朋友:「現在時間到了,我會幫助你把自己收拾好的。」這種做法可以幫助孩子應對變化,看家長示範如何規劃要做的事情。


2. 沉默

沉默是一種有力量的管教形式,通常孩子習慣了被不斷地嘮叨,這種預期被沉默取代時,這時孩子會意識到是不是自己的行為過火了?他們會渴望和父母再次交流。如果有必要,家長可以在沉默之後給孩子一點說明:「你知道我不能接受這樣子,對嗎?」不過如果家長頻繁地使用沉默,而且事後不主動跟孩子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不太好了,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,或者是不是自己犯的錯誤太糟糕,無法彌補。


3. 隔離冷靜

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太興奮或太疲勞而做一些惱人的事情。這時候,隔離冷靜就很有用,你可以讓孩子回自己房間或者待在角落一會兒,以此打斷孩子失控的行為。隔離冷靜的出發點是讓孩子平靜下來,家長此時的態度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或者被羞辱。當孩子平靜下來後,你們可以更好地對話。


4. 用正確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

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重拾信心覺得自己能更好地做一件事情,鼓勵孩子去彌補和請求原諒。其實很多大人也需要第二次機會才能夠把事情做對。此外,有些事情可能對孩子太困難,家長可能要把大任務分成更小的任務,讓孩子去嘗試怎麼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情。


5. 彌補

彌補的方法有很多種,例如道歉、補償、用正確的方式重新做一遍等等。孩子有機會去修復自己造成的破壞和傷害時,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,以及讓孩子知道修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。例如,孩子偷了東西,你需要讓他們物歸原主後再去道歉,或者是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賠償。如果有必要,家長可以陪著他們一起去做。


6. 原諒

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會被原諒的,以及感受到被原諒是一種甚麼樣的體驗。許多做壞事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很壞,沒有人會原諒他們,所以他們表現得更加不在乎。家長要提醒孩子,他們是可以被原諒的,他們也需要學會如何原諒自己。這樣可以給孩子帶來希望,激勵孩子去改善行為。但是,父母不能利用原諒脅迫、控制孩子,這跟育兒的長期目標是背道而馳的。



7.規劃

孩子很多不良行為是可以預測的,所以家長可以事先討論,共同商量出新的解決辦法。例如孩子在長途車上很煩躁,那麼家長出發之前可以商量出解決方案,不過家長也不要對規劃抱太高的期望,因為所有的計劃都趕不上變化。


8.幽默

家長幽默用得好,可以停止孩子的行動,而且幫助他們掌控情緒。父母越是能幽默地看待一件事情,就越能保持平靜,把困境變遊戲。例如,如果孩子鬧著不走路,非要大人抱著走,我們可以扮演搶著要抱他們的人,幾次之後,孩子會把它當作遊戲,自己去跑避免被父母抓住。記住,我們這麼做時,不要讓孩子誤解自己是笑柄,或是被羞辱的對象。

bottom of page